更新时间:2013/4/21 【字体:小 大】 |
艾轩艺术简介 艾轩,1947年11月11日出生,浙江金华人。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3月-1973年3月,在河北蔚县西合营劳动四年。1973年分配至成都军区文化部创作组任美术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北京市政府高级文艺职称评审委员,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作品《有志者》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1984年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85年作品《若尔盖冻土带》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6年参加日本第二届亚洲美展,同年参加法国第十八届国际美术节。1987年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大学访问并在美国举办个人展览,作品《陌生人》等参加在美国纽约哈克尼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1989年作品入选摩纳哥蒙特卡罗国际美术大展。1993年赴德国、荷兰、奥地利举办画展。1994年作品《荒原往事》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1995年参加第一届国际艺苑油画展。1996年由香港亚洲出版社出版画册《艾轩》,并与罗中立、王怀庆、王沂东、曹力出访美国参加中国油画大展。1997年作品《又清又冷的空气》入选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1998年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艾轩西藏风情》。1999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百年。2004年作品入编《中国油画十家》。出版有《艾轩和他的艺术》、《艾轩写实主义油画技巧》、《中国当代写实派—艾轩油画艺术》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日本福冈美术馆、国内外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广泛收藏。
艾轩作品欣赏
我是从反映藏族风情的绘画中认识艾轩的,后来才得知他是大诗人艾青之子。艾青青年时代原本是在杭州艺专学画的,留学巴黎后,却弃画写诗了。而酷爱绘画的艾轩,在成年后,出现在写实主义绘画新军中,成为极富个性、极有成就的一位油画家。
寻找心灵的通道
从1974年在成都部队从事绘画创作,到阿坝地区写生算起,32年过去,在艾轩的绘画生涯中,进藏不下30次了。“有时候就是为了感觉一下,体验一下,充一下电,让心灵去放飞。”
“藏区什么最吸引你?是神秘感?还是独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开始,藏区吸引我的是外在的东西,天空是湛蓝的,人的皮肤是黝黑的,配饰又是那么鲜艳,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我第一感觉像是到了异域,完全不同的天地。后来,才真正感觉到,在那里能寻找到很符合我追求的一种精神。大自然激活了我深层的心理诉求,我找到了诉说的空间。”
“你在西藏看到了怎样的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更多感受到的不是壮丽和辽阔,而是作为人的孤独和渺小。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太单薄、脆弱和无奈,地平线特别辽阔,人是那么渺小,被远方严峻的地平线回收和释放。”
“有人称西藏是你灵魂的寄存地?你认同么?”
“也可以这么说吧,有一种情感的基础,人对世界潜在的感觉,以往似乎没有发掘出来的,在藏区被发掘出来了。有一个孤寂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它,在纷繁中寻找到一份宁静,在西藏我找到了这种感觉。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混乱和纷争中度过的,父母离异,父亲被打成右派,‘文革’中的非正常生活,我一直想逃离……”
1987年,艾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一年后,他选择回国,而回来第一站就是四川阿坝藏区。
“我在美国签了两年合同,一年就回来了。那是个毁人的地方。说好听是访问学者,实际上就是为美国的画廊老板打工。他让你画什么就画什么,说怎么画就怎么画,还要快画,多画。我深深体会到商业对一个艺术家的干扰有多大。我像是一个被煤气熏倒的人,往门那儿爬,还有一丝知觉,推开门就清醒了。1988年回到中国,赶紧去藏区,那里的空气真新鲜。回国快18年了,我几乎每年都去,不知为什么,一看到那原野,我鼻子就发酸。在自己的国土上,可以沉下心来创作,不像在美国,到哪里都是浮光掠影。”
西藏是艾轩灵魂的寄存地。在他找到那里以前,他的灵魂,没有故乡,四处漂泊。但是,一旦找到阿坝,认识阿坝,他的心被藏区强烈地震撼之后,他的灵魂便被俘获。两者融合的结果,就是他那些以藏区为题材的油画作品。
琼白的眼睛
艾轩告诉我,藏族女孩琼白就是阿坝发现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去阿坝,他需要寻找模特,就去一个民族学校。下课的时候,孩子们飞快地从教室跑出来,“我一下捕捉到一个女孩,她的眼睛很特别。她就是琼白。尽管她用头巾蒙着嘴而且还低着头,但是她出门的一刹那,她的眼神还是被我捕捉到了。我特别想表现这种眼神,不仅是纯洁、清澈,还有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盼和渴望。”
的确,在艾轩的油画中,让人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藏族女孩的眼睛,晶莹剔透,清纯、充满了淡淡的忧郁。
至今艾轩还珍藏着琼白给他的厚厚一沓信。“琼白当时大概16岁吧,她很内向,比较低调,挺懂事,骨子里心气很高。我们之间建立了友谊,相互通信。我曾多次邀请她到北京来旅游,还为她的今后做过种种设想。不知怎的,却一次次落空。最后,通信中断了。我去阿坝的时候,千方百计地寻找她,才知道她已经结婚。她为了给阿妈治病,为了供妹妹读大学,也为了自己的生计――放牧100多头牛,她变得特别现实。她哥哥带我们到一个小屋――琼白自己的新家,挺荒凉的,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小屋后面严酷的地平线。我再一次感受到人的渺小和命运的多变。”
9年了,一切都在变。琼白最大的变化是心理上的,她由于疲惫辛劳而变得漠然和麻木。她成为一个跟自己的祖辈们没有任何差异,只是在等待日出和日落的最普通藏族女性群体的一个。“如果她来北京看看,或许能改变命运,我至今为她感到遗憾。”
多年以来,艾轩的一系列油画中的人物一直处于一个事件、一种情绪的过程中。西藏雪域高原是他永远的做画空间与背景。一个藏族小女孩或是一个青年,站在寂静又纯净的冻土带。那些人物有一种苦难美,让人爱怜和同情。他们在思考什么,又凝望什么?实际上,这表面上的宁静正是他们心理上不平静的一种反映。
艾轩一次次将纯真幼稚的藏族小姑娘置于一个非客观化的背景中。随风摇曳的乱发中,无助的大眼睛闪烁着明亮和忧伤。它有一种冲击力,让我们直接对视着他给我们的主题,对视绘画的故事和它的内涵。 忧郁美和诗意
质感的皮袄,忧郁的眼神,荒凉的背景,简单的构图,通过局部渐进式地展示人的内心,几乎成了艾轩画作的符号。数十次的川藏之行,画家发现了藏区的美,发现了琼白的眼睛,同时也寻找到自己心灵的通道,找到了绘画的语言。
“我始终喜欢一种感觉――忧郁。我甚至陶醉在一种忧郁的情怀中。”艾轩的画作中充盈的那种忧郁的感觉,让人感动和震颤,让人感受到画家的诗人气质。
艾轩忧郁的乡土写实风格,曾得到美国画家怀斯的欣赏。他在国内就知道安德鲁•怀斯,是美国很有名的画家。中国国内有许多青年画家曾追随过他忧郁的写实风格。在美国访问时,怀斯的儿子在纽约的画廊里看到了艾轩的画,觉得风格很像他的父亲。回去便与怀斯说,有个中国人的画风很像你呢。于是怀斯约艾轩见面,在他的住地宾西法尼亚。怀斯对艾轩说,你依靠照片作画,和别人不同的是,你用自己的情感驾驭了照片。艾轩从美国归来后,已走出了对怀斯的追随,树立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绘画反映了人心灵深处的东西。
艾轩绘画中传递出的诗意,让我不得不提出这个问题:
“你会写诗么?”
“我喜欢诗,也写,比较晦涩,比较怪异,写给自己看的,没有发表过。我画作的题目,也许有些诗意,比如《有风,从双肩掠过》、《歌声离我远去》、《微风撩动发梢》、《午夜,下过薄薄的雪》、《远方冰河开裂》……” 艾轩不但是个画家,还像他的父亲艾青一样,是个诗人。不信,你试着读读以上的题目,读读他的油画,它给人足够的遐想空间。那不是一首首很美的诗吗?
凡是和艾轩接触的人,都会被他的乐观、热情和真率所感染,这和他忧郁的画风形成很大的反差。他说,人是复杂的多面体,美也具有多样性,画风与画家的性格和世界观并非完全一致。我乐观面对生活,但我喜欢忧郁美。它常常令我感受到心灵的震颤。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艾轩作品欣赏
|
|
|
|
胡润排行 |
姓名 |
分类 |
年总成交额(万元) |
1.范曾 |
国画 |
93,814 |
2.何家英 |
国画 |
61,773 |
3.赵无极 |
油画 |
61,483 |
4.曾梵志 |
油画 |
40,523 |
5.崔如琢 |
国画 |
32,680 |
6.张晓刚 |
油画 |
31,185 |
7.王子武 |
国画 |
24,670 |
8.周春芽 |
油画 |
20,902 |
9.陈佩秋 |
国画 |
20,110 |
10.史国良 |
国画 |
19,39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