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绘画新风之壮举
作者:李 兵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807

——读李兵西域雪山画有感

陈荣

 

 

 

李兵先生的西域雪山画,传天地之正气,扬艺术创造之精神,继承中有发展,突破中有创新,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新风,令世人瞩目。

读李兵先生的画有几点感受:

一、借古开今

用潘天寿先生的观点来说,“借古开今”就是继承和创新,时代精神和传统技法的辩证关系。“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技法,从风格到意趣,都要创新”。李兵的山水画就是这样。

在其艺术探索中,他注重传统绘画语言的继承,在墨色的变化中,浓淡,干湿关系的表现,都着力进行了构思。在用笔上,强调传统中国画艺术的书写性,其大胆而肯定地放笔直取,用浓重之墨表现山之阴,而用清雅之墨塑造山之阳。在阴阳的对比与描绘中,施以“留白法”将雪山的丰姿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技法的表现上,“块斧劈皴”“留白法”“对比法””皴色法“成为其在传统技法继承中的创新和运用。黄宾虹的“五笔七墨法”,平、圆、留、重、变(五笔)浓、淡、破、泼、积、焦、宿(七墨)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现。他的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尽显笔端,在虚实关系的理解和表现上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

画雪,古人多以胶矾水点染之,以为雪。今人也有先用粉后染墨,再弾粉,谓之雪者。然李兵之雪山画法,巧用“留白法”画雪,用“皴色法”皴写阳光普照山巅之雪。留白使之成为画面中的雪,皴色使山巅之雪金光灿灿,充满吉祥。雪之厚薄,则在浓、淡、湿墨的把握上,于无中生有,于虚中言实,虚实毕现,白雪皑皑跃然纸上,这就是其表现雪的重要技法。

近观其作品中留出之白,似有若无,远望之,则混混然,苍茫巍峨,气吞万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虚实之间,气象万千。于无形中生有形,于虚空处着万物的画雪技法,是对中国画坛的贡献,值得称道。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曾说,画家的品格得益于画家的修养,修养的积累得益于读书的多少。“腹有诗书气自华”。李兵先生的雪域山水画,是其胆识、修养的直接体现。

二、神形兼备

用谢赫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来诠释李兵的山水画,足以看出其对中国绘画精神的体现。气韵生动在中国历代的画家笔下都是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在形似和神似的问题上,同样如此。古法曰“天有四时之气,神亦如之。得春之气者为和,而多含蓄。得夏之气者为旺,而多畅遂。得秋之气者为清,而多闲逸。得冬之气者为凝,而多敛抑”。“在天非其气之正,在人非其神之正,故传神者,当传写其神之正也。”“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现。”(芥子园画传)他认为“如果只有形似没有神似的描摹自然是照相”。他的雪山画是在写实基础上,反映出雪山的精神——神性来。因此他笔下所描绘的雪山在虚与实的结合中,呈现出似与不似,神形兼备的写意精神来。在谈到写实与写意的关系时,他说:“写意是中国画的基本精神,写实的手法运用得好同样可以达到写意的效果,如果过分地虚化雪山的形象,很难表现雪山的灵魂和风姿。在雪山画创作上必须要有自然精神化和心灵物化的过程。你如果画黄山,四姑娘山,峨眉山,区别不出特点来,那有意义吗?所以要表现出独具特色的“真”才有展示其特殊之“美”的意义”。是啊,李兵笔下的雪山既是写实的,更是写意的。他用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结合西洋绘画中对光的理解和表现,准确而生动地塑造了雪山的形象。以笔墨变化,以书写及传统皴法入画,以西方造型观念营造视觉效果,是对中国画内涵的全新诠释,在虚实处理上的大胆探索,开创“西域雪山画”新技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享誉画坛。

三、艺术源自生活

李兵先生笔下之雪山,来自于他曾经切身经历的生活体验。三十多年前,他大学毕业分配至甘孜高原。“崎岖的山道,晴朗的蓝天,花海般的草地,日光下白得耀眼的雪山”,这胜似仙境的画面,注定了他与康藏圣地的情缘。

近二十年来,他一直以西域雪山为对象,苦思冥想,探索出了以“块斧劈皴”“留白法”等技巧的新“水墨雪山”画法,将雪山的自然之形态、内涵之韵致、外延之神采,通过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巧、视觉与心灵的融合,形成既有传统又有创新的笔墨,诠释出充满精神内涵的具有时代风貌的全新西域雪山画。

李兵爱画雪山,爱的是雪山的气魄和精神。他无数次地利用节假日前往雪山下写生,亲近她,感悟她,了解她的习性。在与雪山的对话和交融中,也培养了他在艺术道路上不畏艰难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他深深知道艺术的人民性,扎根生活,贴近人民,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是他的责任。因此,哪怕在雪山写生中曾冻伤过脚趾,他也无所畏惧地继续前往。他说:“我的笔就是我的锄头,我要用它去挖地,种出庄稼来”。正是这种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切身体验,在他笔下自然的山川通过心灵的禅悟,化作崇高、圣洁的神山,感动着人们。

四、中西方交融的思考

近百年来,中国画坛融中西方绘画于一炉的观念,在许多有责任感,试图变法创新的艺术家的探索中,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但如何使作品既保留、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在笔墨韵致的基础上,呈现出东西方人共同的审美特质,李兵先生的探索意义深远。

在他的雪域山水画中,在写实与写意的追求上,讲究“以形传神”,他的水墨雪山注重对山之体貌、阴阳向背的刻画,这种刻画与西方素描和油画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之处是如同西方绘画一样注重光影体感的描绘。不同之处是他用中国画的笔法墨法色法,用书写的形式将雪山之形刻画出来的同时,传递出中国写意画之情怀。在他的创作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的“意在笔先,成竹在胸”的精神。他的这种刻画深入技法多样的绘画,仅以“留白法”而言,就具有相当的难度,是经历了数十年契而不舍地探索、勤学善思的钻研和艰辛耕耘付出的收获。郑板桥曰:“意在笔先者,定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李兵先生的西域雪山画正是如此。

对诗歌的热爱,使他的作品充满诗意。李兵笔下的雪山,是人格化,神性化的圣山,他用真诚的赤子之心,倾情讴歌和赞美雪山精神,他说:“我崇拜雪的高洁、山的博大。我喜欢雪山春风化雨、昂首挺胸的性格。”他把母亲比作雪山,在他的诗《妈妈》中

“……妈妈是一座山,蕴藏着无数的宝藏,书写着大美的诗篇。千流纵然归海,源头却离不开群山。妈妈呀,无论她的孩子在哪,都会永远梦绕魂牵。妈妈是一座山,她的灵魂,永远高大无比,她的恩泽,永远宽广无边……”(节选)

因于此,注入了他生命探索的西域雪山画,那磅礴的气势,庄严的雄姿,传递出了画家的胸怀和追求。那全新的视觉图式,带给我们无尽美的享受和充满浩然正气的力量。

当下,中国画坛百花齐放,同时,也掺杂了一些投机者,打着艺术旗号作伪艺术,相比于这些人,根植于生活,执着于中西方艺术相融合探究的李兵先生的西域雪山画,其学术价值值得关注。

固本清源,还艺术本真,此为大道。

我以为,李兵先生这种数十年如一日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中国画坛无疑是开创绘画新风之壮举。

 

(作者系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四川省美协人物画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