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锡林:挥毫洗野逸,落墨铸花魂
作者:潘锡林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92

在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中,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是最难的。首先,花鸟画创作对于笔墨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其以小观大的特性,容不得笔墨的半点含糊和迟疑;其次,花鸟画,对于章法布局、艺术处理手段必须有深入的理解,一花一草,题材看似简单,但如何将简单的题材通过高妙的艺术处理,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笔墨含量和精神境界,这需要画家的大智慧和大手笔;再次,人物画有客观形象束缚,山水画要千笔万笔反复皴擦,而花鸟画寥寥数笔就要表达出画家的情怀,若没有相当的人文学养,很难画出好的花鸟画来。细读著名花鸟画家潘锡林老师的花鸟画,其亮点、风采和真趣,恰恰就在于笔墨、章法和意境这三味上。
  潘锡林的作品大气磅礴,笔墨凝重,构思新颖。他以花鸟画见长,也擅山水,他的手指画更是独树一帜。潘锡林在笔墨技法上善于借古开今,他常常以“大痴山水”所惯用的“披麻皴”笔法融入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造成苍茫、野逸的视觉效果。一幅幅笔墨苍茫淋漓酣畅的大写意作品,给人展示着一个独特的水墨世界。
花鸟画艺术根植于潘锡林青年时代打下的艺术基础,根植于他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潘锡林自幼受家学熏染,喜爱舞文弄墨。早岁时就开始临习《芥子园画谱》,临习书法名帖,打下了深厚的线描造型基础。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孮等名师,接受了系统的绘画训练,为花鸟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名师指导下,潘锡林从学习传统入手,在花鸟画创作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他勤奋执著,积极进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深入生活,苦练基本功。他学习任伯年的没骨画法,笔、色、水三者相济,各得其趣,在古雅中稍增艳丽。他学习八大山人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高旷纵横的野逸画风。在他看来,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其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大写意,体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风貌,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他还学习扬州八怪突破传统的清规戒律,注重生活的感受,追求个性的艺术风格。扬州八怪将他们所擅长的文学、书法和金石篆刻融会于绘画之中,使得诗、书、画、印在他们的画面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通过学习,潘锡林深得其法。
  潘锡林认真研究古人的内在精神,而不只是停留在一笔一墨上,是全力学习古人的笔墨技法,精研花鸟画的构图与创意,从理解笔墨情趣中寻找花鸟画创作的语言形式。潘锡林告诉记者,作为当代花鸟画家,学习古人的目的是继承和创新,用现代人观念和思想、分析借鉴古人的传统,从传统里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绘画中经典的有审美价值的东西,不是说回归传统就意味着复古。
  潘锡林认为,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最终还要发展传统。学习前人还要进得去,出得来,不可固守师法,食古不化。因此,他坚持学习古人而出古人。多年来,潘锡林遍访名山大川,去写生、拍摄资料,积累了大量素材,为花鸟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使他在花鸟画创作中,走出了脱胎于传统文人画,却少了传统文人画的陈腐之气。潘锡林作品中的时代感,是多年艺术实践的结果,在他的一系列花鸟画作品中,呈现出特有的清新、质朴、现代的艺术特征。
  读潘锡林的花鸟画作品,用通常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欣赏,显然还是不够的,他的绘画理路传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趣由笔生,法随意转”的传统,而又赋予其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从而构成了“重于神似,迁想妙得,畅神达性”的审美意趣。
  潘锡林注重师自然,他能把在作品中流露的细腻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微妙流转之中,随物宛转,与心徘徊,通过其笔下的形象,表现出浓郁的自然风情,营造出精神栖息的港湾,表述着净化心灵的人文关怀。初读潘锡林创作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一幅一景,一幅一情,一幅一趣,不由得使人想到苏东坡题徐熙《杏花》的诗句:“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尽携书画到天涯”,正是潘锡林的人生写照,是他求学求师的历程。经历了春风秋雨的洗涤、坚忍不拔的探求,千锤百炼后,终于飘香于世,迎来了“落墨花”的神妙,“一洗万古凡马空”。
  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发展,是在继承传统基因的同时,不断吸收多种新的养份。作为当代画家,潘锡林的艺术观与艺术思维方式是与现代同步的,强调对生活的深入与观察,突破了传统写意花鸟的程式规范,在回归传统文人画的内涵与气质的基础上,与当代人的审美理想互为表里。显然,他的艺术创作是以传统笔墨、现代意蕴、绵绵深情化合的艺术个性,确立了他在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坛上的坐标。在写意花鸟的创造中,艺术成为他事业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
书法作为中国艺术门类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对传统绘画尤其是对花鸟画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花鸟画创作所借助的主要笔法就是书法的笔法。凭借着深厚的书法功底,潘锡林的笔法从一开始就切中了花鸟画创作的堂奥,而以此为依仗,潘锡林的花鸟画不仅具备了优秀的状物能力,以点线为核心所滋生的笔墨形态尤为老辣爽利。受吴昌硕、齐白石画风长期洇染,浓郁的金石气息和遒劲的线条张力,已成为潘锡林花鸟画重要的笔墨标识。他在吴齐画风基础上,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尤其善于运用浓墨浓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开合充满视觉张力。他的笔墨语言雄浑险峻,达到极为自由和纯粹的境界。
  潘锡林的恩师郭怡孮先生,是具有时代品格的中国当代花鸟画家。他在折枝花鸟传统程式的基础上,在继承父辈的花鸟画创作经验基础上,用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提出了“大花鸟”理念,号召花鸟画家的视野应从庭院、室内走向山野,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郭怡孮的“大花鸟”精神,影响着潘锡林去画自然界的山野花卉,用创新的思维,借鉴工笔意态、泼墨与重彩、山水与花鸟多种形式结合的创作方法,这是前人没有的“不择手段”的技法重组,演绎出表现现代意识的绘画方式。“大花鸟”意识是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连接,是时代品格所铸就的艺术风格。
  从潘锡林创作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窥视到深受潘天寿、郭味蕖等一代大师影响的痕迹。他把山水与花鸟结合起来,以大气魄、大场景、大画幅,打破古人的幽深沉郁的小品格调,赋予花鸟画以鲜活与雄壮之美。他的花鸟画更多地继承了轻松、怡然、恬静的艺术理念,使作品中既有浓郁的传统水墨的活力和情趣,又不失新鲜、活泼和厚重的现代感。
  潘锡林创作了一系列的大画幅花鸟画作品,如《水边珍禽》《晚风野水静》《秋夜入寒林》《锦绣中华》等,都把山水与花鸟、工笔与写意的笔法融汇进来,构图饱满,形象逼真,气势壮观,气象万千。在形象处理上,多以重墨、焦墨、重彩渲染,线条以书法的笔法,抑扬顿挫的笔锋入画,背景的泼墨画出雄浑的大环境,做到了枯笔与泼墨的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学习中国传统文人花鸟画,既要继承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又要突破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创作理念。潘锡林在花鸟画创作中,致力于传承与创新,赋予画作以现代审美情趣,尽展“一花一世界”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花鸟画体现的浓郁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花鸟画作品有明显的主题性思路。潘锡林强调回归艺术本体,面对自然,表现人类对大自然草木精华的人文关怀,借用古人之笔墨,表达时代的审美意趣。
  潘锡林在创作大幅花鸟画作品时,强调整体感,常以满构图来经营画面,看似密不透风,却通幅都有灵动之感,密中有疏、密中求虚,虚中求实。线与墨气脉连贯,使通幅气势宏伟壮观,展现出深邃、幽远的意境,给人以出奇制胜、变化莫测的视觉效果。如《昨夜洛阳梦魂中》《秋林疏雨》《风雨乱荷塘》《西窗难留芭蕉梦》等,都是大幅大制作花鸟画,画面表现的内容,并非“逸笔草草”,而是在生活中发现的具有审美意境的景色,再通过精心构思、精心准备,做到精雕细刻。这些“大花鸟”作品以抑扬顿挫的书法用笔,用泼墨、没骨、勾线有机地穿插回转,使画面在色彩构成上十分突出,画面构图饱满,灵变洒脱,线与面,色与墨交相辉映,把缤纷的花卉、大宗的植物与灵动的禽鸟结合起来,繁而不乱,刚柔相济,以大山大水做背景,形成花鸟画大气魄的风格特征。
  读潘锡林的写意花鸟作品,不仅能感受到传统笔墨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他在深入传统与执著创新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他的作品中有股扑面而来的文人高雅气质,这种气质源于画家的胸怀,即洞察人生之后的返朴归真,乐观、洒脱、质朴、平和、天真无拘、超凡脱尘。他的作品题材源于生活而多宁静野逸之态,清绝妙造,自得天趣。其虚和飘逸之情态,诚可与山水画的可游、可居相媲美,给人以直抵心灵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