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个展《散步》9月回到北京 9月19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最广泛的展览《散步》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北京。9月19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最广泛的个展《散步》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本次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与郭希联合策划,囊括以油彩、木材、金属、纸本等材料创作的60余件作品,反映了艺术家近30年的持续性创作概貌。 曾梵志,《肖像》,2004,布面油画,200 x 150 cm,图片提供:曾梵志工作室
曾梵志,《拉奥孔》,2016,布面油画,图片提供:曾梵志工作室
生于1964年曾梵志渐进的创作历程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各个阶段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艺术家每阶段的创作均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建立、演变,反映了某一具体时期的艺术、文化、社会机制中所蕴含的盛行观念,并依据其形式的逻辑而展开。从其1980年代末的学生时代于武汉的湖北美术学院进行的早期现实主义实验,1990年代中期在北京创作的一系列戴面具的呆滞人物形象,到2000年之后完成的色彩明艳、极具动感的巨幅画作——正是它们为艺术家赢得国际性的声誉,直至近十年间节制、内敛而颇具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纸上作品。本展览邀请观众进行一次“散步”——让他们在相互迥异而互为补充的作品中间穿行、驻足、流连。 曾梵志,《蓝》,2015,布面油画,400 x 700 cm,图片提供:曾梵志工作室
在这一循序渐进的历程中,曾梵志的创作呼应着一系列艺术法则与经典作品:在中国各大艺术院校中被奉为范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使整整一代艺术家受到解放性启发的西方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曾梵志借鉴了二者的主题,并从中汲取灵感;以及艺术家近期关注的宏大而漫长的中国绘画传统。艺术家对肖像画的钻研则贯穿了每一阶段——作为一种描绘个体的基本艺术行为,呈现个体在特殊时空与普遍人类维度中的状态。本展览完整地反映曾梵志的创作概貌,既揭示了其独特艺术理念的发展历程,又记录了某种伴随中国语境而演化、突现的主体性。 在今年3月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曾展映了纪录片《曾梵志:遊》(YÓUArt Project)17分钟的预告片,这部总共73小时时长的电影记录了曾梵志的艺术创作和思索过程。曾梵志当时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的采访时说,完整的电影可能将于本次个展中进行连续3天半的展映。曾梵志在柏林一个临时搭建的摄影棚里进行了连续3天半的创作,这73小时也是艺术家从落笔到完成长达7米绘画的全部用时。 曾梵志在位于柏林的临时搭建的全白摄影棚中
据导演之一李诗介绍,这个记录曾梵志创作过程的想法始于2013年,拍摄和制作的电影耗时近2年半。在这个新的艺术实践不断涌现的当代艺术世界,记录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时间点成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最大动机,也将公众焦点下的艺术家在到镜头中的自我解读。 纪录片《曾梵志:遊》静帧
从架上绘画到新艺术媒介的介入;从工作室到美术馆的白立方空间,到艺博会的展映现场再到美术馆的放映厅,艺术家身处的时空环境不断转换,但在一个纯粹白色空间中回到绘画的创作过程中,这部纪录片将艺术家从公众关注的“艺术市场明星”中剥离出来,回到专注于创作的艺术家角色中。《曾梵志:遊》的创作是指向未来的,关乎艺术家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和自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也许就是艺术家和艺术存在的意义:出世与入世,游离于现实又抽离于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