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郑和新百帧心经艺术解
作者:郑和新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54

禅心侠骨·书道涵真 

                                       ——著名书法家郑和新百帧心经艺术解

 

    书法之道是文字、文词、文句、文学、文艺之多维与修养、才情、苦功、品德及妙理的结晶。于是乎从事书法艺术者,首先要通达文学,而后贯以艺术领域之修养、妙理之方维,又一并根植于高尚品德,而发微于才情豪放之外。吾之本家乡贤郑和新先生之百帧“心经”书法集之集成,正是这个书法文艺规迹的端雅之本。而时苦功自在,才情流霞,妙理渐悟,品德寄情。蔚蔚乎,书道之“六艺”,含之郑和新的文艺情语,成为此集一个重要的艺术人生之缩影。

    郑和新先生无疑是一位在苦功之书法艺术的生涯中,具有很高文艺修养的书法及理论的探索者、实践者。例如他对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的书法美学“屋漏痕”之解读及体验。对于“屋漏痕”之美学,乃是一个道法自然的文化命题。在书法、绘画之笔线美学中有“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三者之论,乃一个整体之味象(象外象)。

   “锥画沙”,用笔平是也。比喻线条犹如铁锥划在沙面上出现的痕迹,具有中锋、藏锋之妙。郑和新之书法,在此则中是驾熟就轻的,因为他的书法起讫分明,笔笔送到,且无柔弱处,正是功到,“一波三折”是也。这也是书法用笔的第一要素。

   “屋漏痕”,形容笔线犹似墙壁流水淌下又渗入墙内的水迹。此达到凝重、深厚、质璞之属性。郑和新对“屋漏痕”笔线美学尤为地有着心悟与书写体验,这是书学岁月之实践与书道文脉之研究的静笃之正。

  “折钗股”,指用笔圆健,如同银钗折股之性,圆曲有力。这个圆曲既无圭角,有“欲其屈折圆而有力”。“钗股”也是画竹枝的技法术语,李衎《竹谱》云:“直枝谓之钗股”是也。此则我们从郑和新先生的百帧洋洋大观,又运多元书体之“心经”书法中,可愉悦地欣赏到这个“折钗股”的圆健之性、之力、之美。这是书法苦功积累的沉着以收视反听,又心灵通和天地的圆融双向之品。

   由是我们去品读郑和新的“心经”书法艺术,从中可解读其承接传统书法,之或正、或草(章草)、或篆、或隶、或行,其内在最重要之美,实则是运用了“折钗股”笔性之美。这是组成郑和新书法艺术的核心及成为美学审美趋向之主旋律。

   盖中国特有,融文字、文学、文艺三位一体经典、国粹之书法艺术,最本质的乃属“折钗股”一道,有之则如上所论为之圆融,又如黄宾虹所品评“含刚劲而言婀娜”,大美也,永恒也;因以艺渗入天地圆融之道也。是固我想这个“折钗股”圆融书道之艺,凡历史上历代大师莫不有如是艺、如是道、如是德。这个“折钗股”笔性之代表有汉之“张迁碑”、“娄寿碑”、“夏承碑”,三国之“天发神谶碑、钟繇四表,以及两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之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宋之苏东坡、黄庭坚,近代之吴昌硕、黄宾虹、徐生翁等。他们以“折钗股”之美学,构成了一道道书法人文艺术史,具有世界独特之伟大、博大之艺术美。我读郑和新之百帧“心经”书法,其美学传承主要之要点,乃是在“折钗股”、“屋漏痕”、及“印印泥”等“一波三折”的文脉与技法中得力、运气。这亦成为百帧“心经”书法集的一系书法美学之景风。

  录旧作三首,以喻郑和新书法艺术美。

(一)      从来线法见多元,曲直短长无厌繁。

要是内中求质地,银钩铁划想高论。

(二)      锥划沙兮划不松,千年书艺贵中锋。

大师画亦都崇此,莫学子高雕满龙。①

(三)      平出大都皆逆入,空中作势不留形。②

书家笔力须遒健,应似快锋方发硎。

六朝·刘勰有云:“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捲风云之色。”盖书法一道亦似诗词文学,书写之间,达至吐纳珠玉之声,这是功力修养及才情的集中流露。上论也是本家郑和新“心经集”熟能生巧,熟而圆润,熟而人书合一的一个书写高级层面的艺术状态及成熟段之反馈。倘若又能契近东坡笔力,“逸气横霄,故肥而不俗”,这大约是郑和新以书法为艺术人生的终生奋笔之事。可信他日更是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唐太宗《论笔法》)的境界之时。可喜的是,郑和新先生的百帧“心经”书法集,已经取于心正气和的人情于书妙的情致中抒写之,完成之,功德之。
   
郑和新先生之心经书法集有如上之境界、功德,乃是他对佛学哲理、真理深切之领悟,以及运书法之道为之与佛理相契相应之故。
  
至于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色空之有相无相是对立统一的一个圆融,又是一个多维世界生与灭、灭与生客观存在的统一体。为什么中国人有那么多名家大师和千万民众为之颂之、书体之,

因为心经中的色空一体是一个宇宙之真理,人类智慧生存及能解脱精神枷锁而向上的唯一之真理;固而“心经”是人类智慧与境界的双馨。而今郑和新先生能超越时空地以极大的毅力与静心並技艺,以书法多元艺术为心经哲理传道与耕耘,是令人敬佩及祝愿的。他日郑和新必能以书学、书法之文艺成就自身的艺术人生。
  
正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善哉。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内心的自然流露,至返璞归真(郑和新)。斯言真也。


                             
乙未七月流火时令哈呣郑竹三记于

钱塘春耕草堂

 

 

注①:子高即叶公,有叶公好龙的故事。

注②: 包世臣论书云:下笔如鹰隼搏击,须空中作势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