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文化艺术版发表著名画家于明绘画
作者:于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52


  一 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是老掉牙的论调,但其中蕴涵的道理绝不仅仅只有字面上那么简单,钥匙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只是我们——心已迷失。

   这个世界上好的东西很多,我们不可能都得到,我们只取需要的,适合自己的就已足够,否则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就像画画,你画你的,我画我的,我欣赏你的高,但坚持自己的妙(狂)

  三 跟风——迷失在别人的意识形态里,最初的选择和倾向是有情感因素的,是贴合心性的。没有强大的内心,很容易被别人、别事牵着鼻子走,终无大成。在画画这件事情上一定要坚定、强硬。做人也是如此,但做事可以圆融一点,这很人性,也很必要。

  四 笔墨应该有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层面,物质形态需要勤奋也需要感悟,而精神形态的体现需要直通心性、真实流露的才情。

  五 应物象形,象非像。

  六 煮一壶清茶,无诸忧,得本真味道,净心、净气,足矣。茶画一家,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可遵此理,乃至理也。

  七 笔墨语言是造型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

  八 画是一种态度而非风格。

  九 真正成就一个艺术家的,是其对自己内心的完美阐释。

  十 踏踏实实的画我所关注的对象,以一种更纯粹心境表达。

  十一 有时候画一张脸觉得平、滑、飘、空洞,就拼命加肤色,无休止的晕染,最后还是一张索然无味的脸孔,是因为勾勒这张脸的线浮华、无味、沉不下去。

  十二 简单的将西画的造境方式套在水墨画上不是真正的当代水墨,当代水墨应该有当代意识和当代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本土文化内涵。

  十三 其实我所向往的是在作品中营造一种城乡结合的气质。

  十四 我的斋号不如就叫:吹牛逼不上税斋,打遍天下无敌手斋,变形金刚独轮居,霹雳娇娃风火堂……反正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惊他个鬼哭狼嚎,遍地打滚。

  十五 画画是件好玩的事情,但绝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十六造型意识——造型方法——造型观念

  十七 辩证的思维方式,造就辩证的造型观念,只要有辩证的思维,作品就有不死的精神。

  十八 好的作品应该具有一种贴合作者内心感受的气质。

  十九 一种思想,一种内心,一种体会,一种气象。

  二十 其实绘画观念的形成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找到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切入点至关重要,有了这个切入点一切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二十一 形的准确性深度依然属于技法范畴,但它肯定高于客观型的准确——有深度的造形切入点应该在情绪上而不应在型 上。

  二十二 拙不是笨,不是墨守陈规,拙是对熟练技术不屑一顾的张扬性内敛。

  二十三 写写画画这些年,看尽各色人等各种事,为名为利,为房为车为美女,是快乐是悲伤,自己知道自己受,得到多少,失去多少,每天还是扒拉那么几口饭,天地那么大,为难自己没意义,天空飘过五个字——这都不是事。

  二十四 一直拥有的看开是自然而然的,不能拥有的看开是刻骨铭心的,任何装腔作势的自嘲都是苍白无力的粉饰。

  二十五 对于传统,不是怀着敬畏之心剽窃,而是怀着敬畏之心不同。

  二十六 其实我一直在寻找一处宁静、纯粹之地,那里有我想听的声音、想看的风景。

  莫忘初衷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改变了,或多或少,或好或坏,但最初的那份悸动应该坚持。

  画一手好画,漂亮、地道、有品位,实在不易,还要略有几分文采,可我这个人胸无点墨,属于憋七天写六个字的那种,可就是这六个字自己还很看重、得意。过目成诵,一目十行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我对文字是有敬畏感的,想驾驭它实在难,就像夜空上的圆月,只知是圆的、亮的,其他的懵懵懂懂、稀里糊涂、一概不知。于是,写一点关于自己的,直抒心意、真情流露、自娱自乐,先厚着脸皮,痛快了自己再说。

  说实话,画画的我与这个时代有一些不搭嘎,做不到处事圆融、随波逐流,也做不到隐遁出世、天马行空,总有一种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似乎现实对我来说有误解,这误解使我挪一笔看半步,甚至是挪半步退一步,半醉半醒间搞不清楚自己是哪种人。人家都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可我总是懒得搞清楚,喜欢的就是喜欢,各应的就是各应,懒散没什么不好,半醉半醒,论古谈今,多快活。

  在我看来,自己觉得自然本真的状态是一种真诚,我敬重的人都以本真性情对待,不想说的不说,想说的也就那么一两句而已,假模假式的玩片儿汤实在难受,所以我想坚持的是最初的那份悸动,提醒自己不迷失在别人的意识形态里。

  水墨感言

  当代水墨画家只要对这个时代的作品有情感的注入,赋予作品精神层面的内涵,就是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发展,可丁可卯的照搬传统,那样是愚昧不化。传统绘画有传统绘画的价值,当代水墨有当代水墨的意义。

  如果说,衣服是外在的,修养是内在的,那么对于传统绘画的文化内涵而言,诗书画印的形式也是外在的。那么许多人坚持的诗书画印不分家的形式就是错误的、片面的。本质是,诗书画印共存形成的是一种情趣、形式。那么,情趣不应只有一种,而是多样的,这种形式是由古人创作的,是有古人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毕竟有新的元素注入,想一想古人见到飞机、高铁是什么反应。你坐着飞机、高铁,却要自己有颗古人的诗心,那不是很拧巴吗?非要和巨人比个头,那不是傻蛋一个,满脑子浆糊吗。

  对于传统绘画的坚守,也应该得到认同,毕竟形式是可以多样的,两种不同的情趣取向罢了。传统绘画的造境和格调就要比今人高明得多。

  传统绘画的标准就在那里,而当代水墨只要有了说话的权力,也就有了确立标准的资格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