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文国画印象
作者:梁宗文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177


  谦逊、朴实而颇具亲和力,成熟、稳健而有一种胸怀高远的气质,这是画家梁宗文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他的满壁张挂着书画作品和书架上充塞着《中国古代绘画史》、《林泉高致集》等经典书籍的办公室兼画室中,梁宗文出语惊人。他说:“一个有追求的画家,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狮子搏象的气势,老僧补衲的心境。”他用如此精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成功画家所必具的人生境界:即渊博深厚的学养,永远奋进的气度,商风海雨中依然葆有的淡泊名利的心态。

  梁宗文深知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的道理,因此他总是丝毫不敢懈怠。他将灵魂栖在艺术的净土,汲取着传统绘画的精华。他从《林泉高致集》、《中国古代绘画史》等典籍中研读绘画心法,掌握绘画的精义;他临摹李唐、范宽、徐渭、八大山人、“元四家”直至清代“四王”以及王雪涛、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等古今名家作品,在经年的临摹研习中汲取众家之长,绘画技艺日渐精熟。同时,陇西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给了梁宗文特别的艺术滋养,出自陇西的古代书画大家王了望、柴时中、柴庆云、刘月樵、李空谷等在他面前呈现出艺术殿堂的旖旎风光;当代陇西画坛前辈张君义、莫建成、郝励行等人则对他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提携。而梁宗文更是师而从之,他学张君义的大气泼辣和不拘一格的构图,学郝励行的厚重、线条的流畅和骨法用笔,且受岳父王鸿义的教诲和引领,加上天资颖悟,梁宗文很快便崭露头角。可有着“老僧补衲的心境”的梁宗文却拒绝张扬,只是一味地充实和锤炼自己。1991年以来,他参加了天津神州书画院举办的美术进修班,亲聆天津美术界名家贾宝铭、刘宝玲等人的讲座,系统学习了美术理论和表现技法,画风翕然一变。2001年至今,梁宗文完成了自学考试美术专业本科的学习。但他总是说“我还是个学生”、“才在学画”,这一方面显示了他虚怀若谷的智者风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处于一种永远进击的人生状态。

  梁宗文总是以前瞻的方式营造着自己的艺术世界,在创新之路上扎实前进,因此,他决不满足于只在古人和今人的画中讨生活。“天地有大美”,他认为画家的重要使命,应该是用亲和自然的真诚,按着“道法自然”的规律,去重建一个有机联系的活色生香的精神家园,如此,作品才能获得发展的永恒生机。因此,十多年来,他领略过华山、峨嵋山、青城山、青海湖的无限风光和潋滟波光,他感受过甘南大草原的辽阔和苍凉,体验过拉卜楞寺和西夏王陵的神秘和沧桑,他更走遍了陇中的山山水水,捕捉到黄土高原雄浑粗犷的壮美……他就这样在大自然中寻找着创作的题材和灵感,一本本写生集纪录着他昔日的艰辛,也印证着今天的辉煌。

  梁宗文的艺术世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他的画以写意花卉见长,兼攻山水,尤精牡丹。清代戴熙在《习苦斋画絮》中说:“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令人思”乃意境也,梁宗文山水、花卉几达于此境梁宗文的写意花卉远宗徐渭、八大山人,近学王雪涛、任伯年。徐渭笔下所表现的受伤心灵的扭曲与桀骜不驯和八大山人画中渗透的清高与孤傲使他懂得了写意花鸟画所贵者在于着力表达象外之意,在于融入画家自己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体验,把古人的意趣和现代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完成对传统的继承与解构,打破旧文人所津津乐道的“逸笔草草”的陈腐情调,将内心的激情注入到形式美的画幅之中,使凝固的画面同自然生命相统一,使块面建构与灵动的点线相统一,充分运用中国画笔墨的特点,突出笔之情、墨之韵,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形式美感,线的节奏、面的节奏、笔的力度、色的韵味,墨与色相破、碰撞、渗透、融合、流淌,构成一种律动意象,营造出一个活色生香的艺术世界。梁宗文的水墨牡丹清新淡雅,气韵生动,构图新颖别致,水墨的自然渗化,使叶子和花瓣富有明润柔嫩的质感。他的彩墨牡丹着力营造的风动感给人一种勃然欲燃的强烈生命感觉,明丽典雅的色彩运用营造出一种充满阳光的灿烂气息与辉煌气度。其彩墨牡丹《花逢时雨俏》传神地表现了斜风细雨中牡丹的明润莹洁和朦胧而轻动的感觉,从而在1997年“龙脉杯”全国书画大展中倾倒了包括启功、沈鹏在内的专家评委,以全票夺得了此次大展的特金奖,令专家们对甘肃画界刮目相看,发出了“甘肃经济虽然落后,但文化并不落后”的感叹。原省美协主席朱冰盛赞其作品“老辣、大气,且有灵气”。

  梁宗文的山水画气象峥嵘,风骨奇峭,大笔挥洒出的山峰,刚猛而有气势,显得磅礴大气,浑厚苍茫,而云气、流水的随意点染,又增强了画面的空茫和灵动之势,给人一种幽寂而壮丽的独特美感。

  崇尚境界是立意之本、功力是创作之基、悟性是灵感之源的梁宗文,正在追随艺术理想的路上勇往直前。他的方向无疑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因为他的作品中,有着一种令人鼓舞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