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画作拍卖场受热捧
作者:李可染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24

 

  李可染的画作《长征》是今年艺术品市场拍卖的亮点之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相继推出画家于不同时期完成的《长征》作为今年秋拍的重磅拍品。11月23日,在中国嘉德“长征——大师们的笔墨征途”专场拍卖会上,《长征》以2200万元起拍,经过激烈叫价,作品最终以1.0752亿元成交。

  近年来,李可染以毛泽东诗词为题的画作备受藏家青睐。2007年举行的中国近现代画拍卖会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曾以35040000港元高价成交,打破画家作品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之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当中的《万山红遍》高131厘米,宽84厘米,为此系列作品中较大的一帧,甚具收藏价值。此作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精华,实为难得之作。

  李可染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李可染的山水画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李可染教育思想自成体系,形成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专家认为:“李可染对画坛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作品的布局、意境,用墨的深浅,层次的把握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气势宏大的《长征》走高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很多买家表示,“《长征》拍得高价是实至名归,但作品上亿还是有点出人意外”。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邀请李可染以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诗意为题创作山水画。这一年,李可染也完成《长征》等革命题材作品,嘉德上拍的《长征》为其中一件。而北京保利上拍的1978年创作的竖构图《长征》也是其代表作,作品是“文革”后实地写生完成的,也是存世罕见的竖构图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它们都是李可染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作品。对画家而言,完成这种“命题性”作品的创作本身是一种荣誉,但是却面临艺术上的挑战,不仅要契合相关的历史题材,还要符合毛主席诗词的意境。在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上都要进行探索,破除一些惯用语言和陈规。嘉德拍卖的这幅作品作于1959年,是李可染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画中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从深浓墨色过渡到留白,色调的明暗变化,平衡了画面厚重的体积感。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是一帧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

  经过历史考验和市场沉淀,李可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面貌,确立了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他以“牛”和“红山”为题材的作品,妇孺皆知,在民众心中具有很高的认知度。美术史上的地位,成就了艺术家作品在拍卖场上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