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任纵横
第一次见到姚铁力的书法作品是在一本期刊上,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在点与线的意蕴之间,尽情地挥洒傲然之美。笔势雄健洒脱,跌宕遒丽,灵活舒展的书体中又透着一股强烈的书卷气,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刚直正派,不染世俗的淳朴之风。
未曾想到,在这春寒料峭的三月却与姚先生不期而遇。
姚铁力,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硕士,师从于我国著名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丛文俊博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姚铁力漫漫书法艺术之路,深受父亲影响。他的父亲就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电影艺术家姚俊卿先生。7岁随父亲学
习书法,11岁时他的书法作品就入选在日本举行的中日少年书法作品展。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姚铁力从不讳言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家庭氛围上的熏陶。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围着父亲写书法的大桌子转来转去,偷偷地拿着蘸满墨汁的毛笔写着还认不全的汉字,每天思考最多的事就是怎样把黑黑的毛笔字写得更熟练、更好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书法艺术领域更加深入的理解,姚铁力发现书法创作的目的并不只是把字写得好看那么简单,于是他熟读古籍,对书法史如数家珍,临摹古今书法名家的碑帖,感受艺术大师的人格魅力。姚铁力执笔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还不忘将对书法的个性思考集结成文。在多篇文章中,他引经据典分析阐述书法的美学,通过笔画、结构、章法、书法家行为语言特征、情感动力等诸多细节之处,总结和展现书法的“形态美、气韵美和抽象美”。伴随着姚铁力的勤学苦练,他的书法创作日臻入境,书法论述独树一帜。
多年来,勤于笔耕的姚铁力对各类书体都驾驭得游刃有余,尤擅隶书。通过对唐朝隶书的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沉稳、舒展、阴柔相合的独特艺术风格。同时,他还注重书法之变化:同一个字,不同的年龄段要写出不同的韵味和寓意,给人以美感和启迪。他曾在《书法艺术的点线意蕴》一文中,将具有“表意属性”的汉字之美和毛笔的独特性论述得淋漓尽致。汉代蔡邕曾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在现实创作中,姚铁力运用手中神奇之“笔”的快慢节奏、线条的粗细变化、墨像的黑与白和浓淡枯湿,恣意构架点与线的艺术。
多年来,姚铁力的书法作品为他赢得了不可计数的奖项——首届“天马杯”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银奖;第一届国际书画艺术大奖赛优秀奖;首届全国“明星杯”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1996年作品荣获中国国际教科文组织联合会主办的“和平与友谊”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铜奖;1997年作品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1999年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扇面书法艺术展览;2001年作品荣获“世纪龙年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奖赛”金奖……2001年,他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的赴意大利进行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作品入选意大利“首届新兴艺术双年节”,并应邀作了4次书法讲座。2003年,他的论文被韩国学术期刊《湖西史学》第35辑刊载。2004年,他的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成为让他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获奖。2010年,《姚铁力书法作品集》由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2011年,他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面对这无数的光环与荣耀,姚先生却仅仅报以淡然的微笑。在他的眼中,更加关注的是书法作品呈现出的人文关怀,流露出的人格魅力。
姚铁力强调书法艺术所表现出的情感化,认为这是书法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古往今来,无数书家都是以书法这种形式为载体传情达意,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妙书神品;同时,他们的人格魅力也通过作品充分地展露出来,使得更多的德艺双馨的书家流芳百代。”
2006年,姚铁力应韩国那萨勒大学邀请,作为北京联合大学的代表赴韩国开展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同年,韩国独立纪念馆举办了姚铁力教授父子书法展览会,所得一亿韩币全部作为善款捐给了韩国残疾人慈善基金。谈及此,姚铁力说:“学艺术更要学做人”,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坚持用理论文章陈述书法的艺术之美,正是姚铁力守护传统的良苦用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艺术正受到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和冲击,似乎传统艺术越来越离我们远去。但我还是坚信,历经三千余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一定会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强盛,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姚铁力说得很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