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姚铁力
姚铁力,吉林长春人,1964年生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硕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北京联合大学书法教授。姚铁力7岁习书,11岁时书法作品入选在日本举行的中日少年书法作品展,以后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各类书展并获奖,并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军事博物馆收藏。
习字40年来,姚铁力用勤奋之笔和坚定的信念,潜心探索书法美学之本。
术业专攻探求书法本真之美
姚铁力拥有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硕士学历,曾师从于我国著名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丛文俊博士。他熟读古籍,对书法史如数家珍。每每执笔进行艺术创作时,他从不忘记将对书法的个性思考集结成文。在多篇文章中,他引经据典分析阐述书法的美学,通过笔画、结构、章法、书法家行为语言特征、情感动力等诸多细节之处,为我们总结和展现书法的“形态美、气韵美和抽象美”。
姚铁力强调书法艺术的情感化,认为书法创作要传情达意,要悦己悦人,才符合书法艺术的本真之美。要想悦人,就要有真挚忘我的激情,当然还要有表达情感的方法和技巧。先贤所谓“技进乎道”,实为书法至理。只谈技,不谈道,那只是写字;只谈道,不谈技,那只是学理空谈。技法是基础,大道是升华,两者不可偏废。
笔耕不辍收获艺术殿堂硕果
姚铁力曾在《书法艺术的点线意蕴》一文中,将具有“表意属性”的汉字之美和毛笔的独特性论述得淋漓尽致。汉代蔡邕曾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在现实创作中,他运用手中神奇之“笔”的快慢节奏、线条的粗细变化、墨像的黑与白和浓淡枯湿,恣意构架点与线的艺术。姚铁力尤擅隶书,通过对唐朝隶书的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沉稳、舒展、阴柔相合的独特艺术风格。同时,他还注重书法之变化:同一个字,不同的年龄段要写出不同的韵味和寓意,给人以美感和启迪。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姚铁力的书法作品为他赢得了很多的奖项——首届“天马杯”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银奖;首届全国“明星杯”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1996年作品荣获中国国际教科文组织联合会主办的“和平与友谊”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铜奖;2001年作品荣获“世纪龙年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奖赛”金奖……2001年,他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的赴意大利进行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并应邀作了4次书法讲座。2003年,他的论文被韩国学术期刊《湖西史学》刊载。2004年,他的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成为让他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获奖。2010年,《姚铁力书法作品集》由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2011年,他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父子携手传递书法艺术之美
姚铁力的漫漫书法艺术之路,深受父亲影响。他的父亲就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电影艺术家姚俊卿先生,曾为电影《青松岭》、《五朵金花》、《花为媒》、《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300多部影片设计、书写过字幕作品。他7岁随父亲学习书法,11岁时他的书法作品就入选在日本举行的中日少年书法作品展。
子承父业,父子相携,姚铁力和父亲在同一领域里耕耘,学艺术更学做人。2006年,姚铁力应韩国那萨勒大学邀请,作为北京联合大学的代表赴韩国开展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是年,韩国独立纪念馆举办了姚铁力教授父子书法展览会,所得一亿韩币款项全部作为善款捐给了韩国残疾人慈善基金。继《姚铁力教授父子书法展作品集》出版之后,2007年,姚铁力又与父亲姚俊卿合著《王羲之兰亭集序评述》一书,在艺术上再次琴瑟相合。
守护传统坚信中华文明永存
姚铁力性情谦和,谈吐儒雅,做事精益求精,做人虚怀若谷。多年来,他坚持用理论文章陈述书法的艺术之美,这正是这位有社会责任心的艺术家守护传统的良苦用心。姚铁力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艺术正受到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和冲击,似乎传统艺术越来越离我们远去。但我还是坚信,历经三千余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一定会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强盛,绽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