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近年国内股市低迷、楼市调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并未出现大起大落,而是平稳发展并在2009年后形成爆发式增长。
2009年,中国艺术品正式进入了“亿元时代”,多件拍品以亿元成交;2010年,更被称为“中国艺术品纪录年”,北宋黄庭坚手卷《砥柱铭》拍出4.368亿元的天价,创下中国艺术品价格新高;同年11月,一件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在英国以516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成交,创出亚洲艺术品世界纪录……对此,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印象深刻:“2010年的状况就是:突破五亿(人民币)的有一件,四亿的有一件,三亿的有一件,两亿的有两件,一亿的就十多件了。”
中国艺术品市场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艺术品拍卖、艺术博览会、画廊的经营、艺术品的流通和管理等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艺术品拍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质的飞跃,艺术品拍卖会、规范的画廊开始出现,中国经济发展造就的第一批富裕阶层,以及大量涌入的国外资金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1992年10月1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等主办的“1992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成为新中国恢复拍卖业以来首次举行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随后,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等拍卖公司相继成立。1997年,《拍卖法》实施,让艺术品拍卖开始有法可依。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度,全国共举办691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实现成交额396.96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74.03%。2011年,纪录又一次次被改写,据统计,仅上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就达到428亿元,同比2010年春拍上涨112.71%。
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公司佳士得拍卖行11月底将在香港举行大型秋季拍卖活动,佳士得亚洲区主席叶正元告诉记者,本次秋拍中,中国艺术品将占到主要的份额,其成交价格也将保持近三年来强劲上涨的趋势。
他说:“中国艺术一直以来都受到欧洲、美国收藏家的重视,佳士得(2011)香港秋拍,中国艺术品的预估价格应该至少占(整个2011香港佳士得秋拍)2/3的比例。(我对)11月的香港秋拍非常有信心,还会保持一个很好的成绩。”
目前,中国艺术品已经开始占据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重要位置。根据著名艺术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发布的《2010艺术市场趋势报告》,到2010年,中国在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方面,已经超越英、美,从2007年的全球第三跃升至第一位。叶正元说:“从近年佳士得在全球拍卖的业绩中,可以看出中国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重要角色已经很明显,日渐地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以整个成交价来讲,当然是全球的艺术品的(最大)成交额已经转到我们国内了。”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个又一个的价格神话被创造,又迅速被打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认为,除了资本层面的因素外,对于艺术本身的认同也是推高艺术品价格的动因。他说:“(过去)因为战争、社会观念,我们对艺术的了解和美誉程度不够。现在在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的艺术是有传统的;而且我们的文明从来没有隔断过;再加上中国人特别喜欢收藏,对传统特别认同,这就构成了价格从底部上升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强大的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的(艺术品)价值不断被国人所认识,甚至被国际所认识的话,价格还会更高。”
同样,不断推高的艺术品拍卖价格,又反作用于民众,使得大家不断深化文化觉悟和国宝意识,博物馆收回了一些流失的文物,普通民众更关注传统和现代文化。这一观点得到了收藏家马未都的认同,他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显然是有好处的,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博物馆。
马未都说:“(博物馆)向公众传达的是我们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博物馆本身没有买卖的过程。就市场来说,今天非常"热",这个"热"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博物馆有好处,很多人到博物馆看(参观)。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这么"值钱"呢?是因为我们有那样一种文化。”
从上世纪70年底开始发展,80年代末逐渐复苏,到现在的“五亿元时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和西方艺术品市场数百年的历程相比还处于从快速增长到理性发展的过渡阶段。尽管简单的市场数字不足以全面衡量艺术品的价值,但是不断推高的成交价格扩大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力,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文化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