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3/31 【字体:小 大】 |
春拍精品赏析--齐白石《荷花鸳鸯》
设色纸本 镜框 丙寅(1926年)作 题识:丙寅三月廿又一日,画此以志公庶仁兄世大人之喜,齐璜。 钤印:木居士、老齐郎 尺寸:93×40.5cm 36.61×15.94in 约3.39平尺 须知画意如人意 好在双心同一心 此次中国书画专场中有幸征集到一幅齐白石先生的《荷花鸳鸯》,系上款人杨公庶先生家属提供。杨公庶系近代知名学者,著名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书法家杨度先生长子。杨度与齐白石有同窗之谊,曾共同问学于文坛耆宿王湘绮。杨度任学部副大臣时,感到齐白石久居乡间,不能尽展其才艺,便写信邀齐白石来京,让他遍览北京名胜古迹。随后又出资助齐白石遨游全国名山大川,以旷眼界。洪宪失败后,杨度从天津回到北京,便闭门读书写字,很少和外人来往,但与齐白石来往却很密切,常在一起研究诗词绘画艺术,齐白石来北京时还曾居住在杨度家中,曾为杨度治印多枚,均为其印中精品。 杨公庶先生为德国柏林大学化学博士,他学成回国后,立志发展民族工业,与天津达仁堂老板乐达仁先生志同道合。后经先生作媒,于1925年娶前北京市副市长、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之堂妹乐曼雍为妻。乐曼雍亦雅好文艺,与胡絜青为同窗,曾从乔大壮学词,夫妻二人与齐白石、徐悲鸿、吴作人、傅抱石、蒋碧薇等艺术家经常来往,杨氏伉俪还共同提倡教育,支持抗日,成为当时一段佳话。 正是齐杨二家的此种深厚的交谊,齐白石画赠杨氏伉俪的作品并不乏见,1958年《中国画》第二期出版的乐曼雍上款《松鹰图》,佳士得2009年曾拍卖的杨公庶、乐曼雍夫妇上款的草虫册页即是其中的代表。此幅《荷花鸳鸯》寓意吉祥,尤为难得,鸳鸯寓意双宿双栖、和和美美,而荷花则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画中题款“丙寅三月廿又一日,画此以志公庶仁兄世大人之喜”,白石老人曾言“老年心肠,不厌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鸳鸯”,足见画家对美好和恩爱的由衷追求。丙寅为1926年,杨氏夫妇于1925年完婚,齐白石选择次年春天画此相赠,其对杨氏伉俪的美好祝愿之情跃然纸上。 “荷花鸳鸯”是齐白石十分钟爱的题材,而以晚年成熟期创作的居多。白石老人于1918年定居北京之后,开始长达十年的“衰年变法”,至1924年,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出现了质的飞跃,工写结合和红花墨叶的经典性花鸟画体格开始形成。《齐白石全集•卷二》P170及P211所刊的荷花鸳鸯图构图与此幅类似,均作于1924年,其时用笔已趋于老辣苍厚,色调转向明快。此幅《荷花鸳鸯》作于1926年,画风更加成熟,画面更显醇厚,可视作齐白石衰年变法后期“红花墨叶”构图之典范。荷叶用大泼墨写成,酣畅淋漓。蓬勃展开的大片荷叶与新生的嫩叶,形成近实远虚的关系。荷梗苍劲挺拔,荷花以没骨法为之,色调馥郁沉厚,花团锦簇,并蒂而生,寓意美好。荷荫下一对鸳鸯相伴而游,造型生动准确,令人顿生喜爱。整幅作品在湿润的大写意墨叶与焦墨荷梗映衬下,形成红黑、浓淡、干湿对比鲜明的强烈视觉张力,呈现出独有的情调与情趣。鸳鸯自古就被当作忠贞爱情的象征加以歌颂,而在白石老人笔下,并蒂鸳鸯又被增添了更美好的寓意,营造出别具一格的 “只羡鸳鸯不羡仙”美妙意境。 |
|
|
|
胡润排行 |
姓名 |
分类 |
年总成交额(万元) |
1.范曾 |
国画 |
93,814 |
2.何家英 |
国画 |
61,773 |
3.赵无极 |
油画 |
61,483 |
4.曾梵志 |
油画 |
40,523 |
5.崔如琢 |
国画 |
32,680 |
6.张晓刚 |
油画 |
31,185 |
7.王子武 |
国画 |
24,670 |
8.周春芽 |
油画 |
20,902 |
9.陈佩秋 |
国画 |
20,110 |
10.史国良 |
国画 |
19,39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