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8/14 【字体:小 大】 |
美术报 春华
张龙 安徽皖北古城泗州人,字天驰,一犁杏雨堂主人。1990年1月入伍到武警部队,2005年从部队转业到北京工作。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北京美协会员、北京西城美协理事、北京西城文联委员。 张龙是位中国水墨画青年人物画家,上世纪80年代,受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及连环画影响,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到了中期,他有一批作品发表参展,其中儿童画《庆祝我们的节日》入选安徽省首届少儿美展。儿童画《新年观灯》发表于原新四军彭雪枫创办的《拂晓报》上,国画《江清月近人》首获上海“以诗征画”全国大赛三等奖。90年代以后转向小写意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他坚持面向生活、坚持写实、坚持水墨本体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以速写入画,以西洋素描塑造厚重感,在广泛吸纳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大师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生活气息浓厚、构图严谨饱满、造型平实自然、用线灵动飘逸、墨色淋漓厚重的水墨人物画风格。 1997年,年画《我们的青春》、国画《山娃归》入选全军美展。2000年,国画《家乡的月亮》获武警文艺奖二等奖。2005年,国画《丽日》入选中国美协全国美展。2006年,国画《打工者之歌》获国家劳动部美术类一等奖。2007年,国画《济钢的小福娃》获“济钢杯”全国美术大赛二等奖。2008年,国画《茶马道上》入选中国美协“西部大地情”美展。2009年,国画《青春》入选北京美协新人新作展。2010年,国画《客家欢声》入选福建美协全国画展。2011年,国画《赶圩归来阿哩哩》入选中国美协青年美展。2011年,国画《共产党人之歌》入选新华社建党90周年全国美展。《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人民武警报》《文艺报》《中国劳动报》《美术》《国画家》《橄榄绿》《新华书画》《书与画》等报刊发表报道和图片50多幅。 在当今国画人物画领域,张龙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骁将。说他有智,是因为他不只练手头工夫,只顾绘画实践,还善于用心思考艺术问题和探索创新之路;说他有勇,是因为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他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中有股不怕失败、不计得失的闯劲。 画画,首先是一种技艺,要在技艺上过关必须能吃苦耐劳。画画,又不止于技艺,人物画要达到形神兼备,要能传达情、趣、韵、意,还要作者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更要有悟性。为获得过硬的造型能力,张龙付出过辛勤的劳动,直到今天他还在技艺的纯熟、完善上下功夫。与此同时,他很重视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深入体悟艺术的创造原理。关于国画人物画的造型,上世纪以来一直有笔墨造型与素描造型之争。撇开国画界的门户之见不说,看看20世纪人物画的成就,就明白合理吸收西画素描造型和写生的方法,对现代国画人物画的发展是有益的。所谓“合理吸收”,就是将西画塑造人物的技巧用于笔墨结构与趣味之中,而又不拘泥西画的解剖、透视和光影方法。张龙接受的是“中西融合”式的美术理念,他一方面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人,注意写生;另一方面,他认真研究国画人物画传统。由近及远,从苗再新到袁武、从马国强到陈鈺铭、从周思聪到方增先、从黄胄到蒋兆和、徐悲鸿,往上直追任伯年、陈老莲。在当代画家中,他既关注北方画派在形象塑造上的成就,也吸收浙派在运用线方面的特长。总之,他能综合地吸收诸家长处,为我所用。长期以来,他琢磨和摸索的是如何用有表现力的线创造人物形象,也就是说既要发挥中国画传统线特有的审美特色,又要使线为特定的形象塑造服务。作为中国画造型骨干的线,通过它的强弱、曲直、长短、粗细、浓淡、虚实、转折等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形体、质感和动势等复杂关系构成的形态、情态,同时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与线同时发挥作用的是皴、擦、点、染的笔法、墨法,正是这些线法、墨法与笔法的同时使用,才能使表现客观物象和作者主观感情的画面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张龙的艺术创造正处在“进行式”中,和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一样,他懂得一个艺术家风格的相对稳定既是重要、必要的,同时又是对自己一个新的提示:切忌重复自我。他现正在满怀信心地运用他旺盛的精力、冷静的理性精神和对艺术的热情,为展现自己新的创作面貌做新的探索。 |
|
|
|
胡润排行 |
姓名 |
分类 |
年总成交额(万元) |
1.范曾 |
国画 |
93,814 |
2.何家英 |
国画 |
61,773 |
3.赵无极 |
油画 |
61,483 |
4.曾梵志 |
油画 |
40,523 |
5.崔如琢 |
国画 |
32,680 |
6.张晓刚 |
油画 |
31,185 |
7.王子武 |
国画 |
24,670 |
8.周春芽 |
油画 |
20,902 |
9.陈佩秋 |
国画 |
20,110 |
10.史国良 |
国画 |
19,390 |
|
|
|